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

【五下 1-1 補充-大稻埕的崛起】

 影片 大稻埕的崛起
1851年,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,從基隆搬到大稻埕,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,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舖。
1853年,艋舺發生泉州府不同縣邑移民之間的分類械鬥事件「頂下郊拚」,頂郊的泉州三邑人(晉江、南安、惠安),為了越過沼澤,竟然燒毀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艋舺祖師廟,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,同安人無力抵抗,先是奔往北方的大龍峒,但不受當地同安移民接納,再轉到大稻埕,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鄰店屋,形成街市,重建廟宇,利用淡水河來從事對渡貿易,形成以同安人為主的河港聚落區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(以上影片直接按下可連結)

就地理位置而言,大稻埕對照今日的範圍,蓋指民權西路、台北橋以南、忠孝西路以北、重慶北路以西,西臨淡水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